再访瓦田村:酿出第一桶白兰地三年后,吴长银终于笑了|云酒公益观察②
因地制宜开展刺葡萄种植,
因时制宜引入生产技术与设备
米贡山酒业已初步构建规范的生产体系。
出品丨云酒头条
一条河有源头,一条路有起点,一瓶酒有初心。
伴随时代发展,酒类企业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,回馈社会、传递大爱与正能量,书写着一个个关于希望与梦想的故事。其中种种,或为行业众所周知,又或鲜有人知。
“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”,云酒头条特别策划公益观察栏目,旨在传递酒类企业的价值与担当,彰显酒业生生不息的内生力量。
#云酒公益观察重回得荣,看到中国高山葡萄酒更多可能
再次见到吴长银,他明显苍老了许多:头发更白了,皱纹更多了。身体的表征似乎在向他提醒,他已经是个56岁的老头儿了。但相比三年前我们第一次见到他时,吴长银的眼神清澈了许多,似乎多了某种坚定。
2021年6月3日,贵州铜仁大山深处的瓦田村传出一则消息,瓦田村葡萄酒厂酿出了第一桶白兰地。
▎瓦田村地理位置(图源:好酒地理局)
次日,云酒传媒便走进瓦田村,深入走访了这家乡野里的白兰地酒厂,并撰文《寻找贵州白兰地》(点击链接阅读原文)。
瓦田村葡萄酒厂是村集体产业,吴长银作为村支书,也是酒厂主要负责人。彼时的吴长银,正面临资金、技术、销售等多重困境。
“力不从心”,是他当时的心境,也是酒厂经营所面临的艰难处境。但在那次的采访中,吴长银执拗地说,“无论出现什么样的难题,酒厂一定要做下去。”
或许正是这样的“执拗”,得以促成了我们三年后的再次见面。
█ 酒厂规模初显
今年5月23日,我们与吴长银再次相遇在川黔交界侗族村寨里的瓦田村葡萄酒厂。
一切都仿佛昭示着,这里已今非昔比。
三年前“眉头紧锁、心事重重”的吴长银也明显轻松了很多,语气变得轻快,脸上也多了更多笑容。双腿高高卷起的裤脚和鞋子上的泥土则暗示着,他依然是那个忙碌的吴长银。
从瓦田村葡萄酒厂,到铜仁市米贡山刺白兰酒业有限公司,腾笼换鸟的“乡野白兰地”正展示着它在吴长银和瓦田村人汗水浇灌下该有的模样。
“终于像个酒厂了”,吴长银说。
三年前,这里只是一栋简单改造的厂房,里面摆放着10只可存储5吨原酒的发酵罐,以及几只储酒陶坛,用以替代白兰地酿造工艺中的橡木桶——简陋一目了然。
▎蒸馏车间(图源:好酒地理局)
吴长银对我们深表感激,2021年,《寻找贵州白兰地》发表后,瓦田村葡萄酒厂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。
“上级政府重视了,社会科研机构也关心了。”资金、人才、技术陆续抵达瓦田村。
2021年8月,葡萄酒厂升级改造,投入资金150万元,扩建厂房500平方米;2022年,铜仁市米贡山刺白兰酒业有限公司(下称米贡山酒业)正式挂牌;2023年11月,米贡山酒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;2024年初,米贡山酒业完成包装设计,具备了批量生产能力。
酒厂在闲置土地上规划修建了二期工程,增设了14个储量更大的发酵罐,也配备了可为白兰地生香的专业橡木桶。整个酒厂生产区域功能得到了明显优化。
米贡山酒业既酿造红葡萄酒,也在此基础上蒸馏极具地域特色的“贵州白兰地”。
据吴长银介绍,按照现有生产线,酒厂可年消耗葡萄40万斤,生产刺白兰5万斤,年产值约250万元。同时,酒厂正在积极筹备葡萄酒生产加工,已完成生产线建设,预计每年可消耗葡萄20万斤,生产红葡萄酒10万斤,产值100万元。
曾经风雨飘摇的“瓦田村葡萄酒厂”正在发生的诸般变化,如同暗夜里的亮光,化开了吴长银眉间的愁绪。
这道亮光,包括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黄永光的到来。
█ 大山里的“刺白兰”
《寻找贵州白兰地》刊发后,黄永光主动联系上吴长银,并在实地考察后决定免费向酒厂提供技术支持。
▎吴长银
▎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他的办公室里,堆满了各类葡萄酒生产标准、果酒技术规范、白兰地技术规范的文件资料、书籍。
事实上,吴长银也只是个自学成才的“土专家”。自2015年至今,他先后前往青岛、烟台、德州等多地考察,学习交接葡萄酒酿造技术、设备、化验仪器,甚至包括葡萄酒销售相关知识,回来后在酒厂摸索实践。
吴长银自知酿酒水平有限,这也意味着,自己的技术水准决定了从这里生产出的“乡野白兰地”的品质上限。
黄永光的到来,让一切技术难题迎刃而解。
2023年,瓦田村与贵州大学农学院、酿酒学院签订技术支持合同,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,助力瓦田村葡萄酒酿造工艺升级换代,农学院主要提供葡萄种植技术指导,酿酒学院则提供酿造技术支撑。
自2021年起,黄永光每年都会带学生到瓦田村葡萄酒厂调研、学习、实践,并在关键技术环节上作指导。而吴长银也会随时给黄永光打电话,请教酒厂日常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。
黄永光告诉云酒头条,如今的米贡山酒业虽然规模很小,但已经初步构建起规范的生产技术体系。“现阶段酒厂的主要任务是产品定型,而这离不开标准化、规范化的技术体系支撑。”
“我们每个批次酒都会主动送审检测,各项指标都符合相关法律规定,一些指标已远高于规定标准。”吴长银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。
“刺白兰“设置的酒精度数为48度,经橡木桶储存2年以上后装瓶,每瓶500ml,一件6瓶,初步定价为一件1288元。
经过多位专家和酒类爱好者的品鉴,大家对“刺白兰”赞誉有加,这也坚定了吴长银的品质自信。
如今的吴长银,已经卸下村支书工作,专心扑在酒厂里。为了寻找、培育更好的酿酒葡萄品种,吴长银修建了葡萄种植试验大棚。
5月24日,吴长银在大棚里兴致勃勃地介绍着生长在这里的酿酒葡萄品种,“这是嫦娥指,这是黄金蜜,这是阳光玫瑰······”
█ 乡野白兰地,期待走出瓦田村
产品品质有了保障,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摆在吴长银和米贡山酒业面前,山重水阻的瓦田村闭塞而落后,如何让“刺白兰”走出大山,是个难题。
相较于产品技术上的突破,市场开拓则需要更大的精力。如何宣传,如何打造品牌,如何建立市场渠道,是吴长银当下需要思考的。
下溪侗族乡位于万山区东部,与湖南省芷江新店坪、大树坳接壤,这一区域正是刺葡萄的核心产地之一。在武陵山区,尤其是怀化一带,刺葡萄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化种植。
▎刺葡萄,因葡萄枝条上有许多短刺而得名
在黄永光看来,米贡山酒业的最大优势正在于其原料品种,刺葡萄是中国本土品种,尤其是在瓦田村这个区域生长的刺葡萄,单宁等物质含量十分适宜酿酒,口感风味独特。
黄永光的建议是,让米贡山酒业走酒庄路线,向贵州省果酒代表性品牌方向努力,做出贵州最好的白兰地。
刺葡萄多生长在海拔500—1200米的山坡林中或灌丛,主要集中在罗霄山脉、武夷山脉、雪峰山脉和武陵山脉等地。这是瓦田村白兰地和葡萄酒最大的优势所在。
有观点认为,在群雄并起的世界葡萄酒争夺战中,一味模仿西方,或者一味地引进西方葡萄品种,表面上顺应了葡萄酒全球化浪潮,但对于国产葡萄酒和国产白兰地来说,显然是拿自己的短板和西方的长板“掰手腕”,结局显而易见。
中国本土的山葡萄、刺葡萄、毛葡萄,包括本土品种衍生、克隆、杂交的山葡萄北冰红、刺葡萄紫秋、毛葡萄桂葡一号等,品种丰富独特。在中国国潮风兴起且酒类市场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的当下,瓦田村要做的,或许正是走出一条自己的路。
关于未来吴长银怀抱着十足的信心,尽管让“刺白兰”走出瓦田村,走出贵州大山,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。
你怎么看瓦田村葡萄酒发展?
欢迎文末评论、点赞、分享!
文中配图来自企业
【云酒头条】原创,欢迎联系授权转载
转载/合作/投稿/咨询,公众号回复关键词
欢迎提供线索,采用1000元起:
15688579119(手机同微信)
· END ·